小時候喜歡寫作,文筆也算不錯,被班上推派參加過幾次作文比賽。但每次我都槓龜回來,沒有抱過任何獎項。
沒得獎的原因其實自己也清楚,我寫作有個大毛病,就是動作實在慢得可以。
通常看到作文題目後,我會先花上大半小時構思、找尋靈感,好不容易下筆了,又字句斟酌、慢慢修辭,結束後,更得通篇文章反覆琢磨數次,可以的話,最好隔天睡醒後再從頭逐字審閱,直到無字可改為止,才算滿意。
所以,每一堂作文課,我都無法如期完成,得帶回家慢慢地靜靜地寫,而在緊繃的比賽會場裡,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時間流去,最後交出一份不像樣的半成品。
這種結果,別說跟上過寫作班的學生比了,只要動作快一點、文章寫得完的人,都比我還有機會獲獎。
意識到這點之後,我就把作文競賽的資格讓給其他同學了。因為知道自己不是一個「現場比賽型」寫手,知道自己文章的品質得靠時間咀嚼堆疊出來。如果為了贏得比賽,而矯正成模板化的速度型寫手,不但可能喪失原本的文字風格,只怕連創作過程中,那份閒情逸致的樂趣都得失去了。
我沒有試著改善自己寫作的毛病,因為改善的代價是不可妥協的。直到現在,我的寫作速度仍比大多數人還慢,也因此,直到現在,我仍舊享受著寫作的過程如初。
後來,我的第一本書稿問世,總編輯審閱過後,罕見地一字未改就直接出版了。
「這本書的完成度很高。」總編輯這麼說。我明白,那就是時間堆疊的結果。
_
我的好朋友Sammi是個愛畫畫的人,她並非美術科班出身,一開始總覺得跟那些藝術人相比,自己畫的不夠快又不夠好。後來,她慢慢了解自己的強項在於教學,正因為是非科班背景,她更能生動地闡述從0基礎素人上手的繪畫技巧。於是,Sammi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,專注在教學領域上,現在,她的畫畫課時常額滿,還開了線上課程。
其實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軟肋,但軟肋的另一面,也可能隱含著你的核心優勢。與其勉強用外力弭平弱點,不如反求發掘內在的潛值,厚植底蘊,順勢而為。
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不和別人在既定的規則框架下比較,邁開心中步伐,走出自己的格局吧。
你終將發現,所有的美好,其實都來自於不完美。
(本文的構思加撰寫,一共花了3小時又6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