芝加哥有趣小知識-扶輪社和獅子會
今天偶然發現了關於芝加哥的有趣小知識。
從前從前,一位名叫保羅的律師來到芝加哥執業。他為人開朗,喜歡結交朋友。保羅和3個熟識的客戶組成了小團體,每週輪流在對方的工作場所舉辦聚會,凝聚情誼。
後來,隨著加入的人越來越多,聚會空間漸漸不夠用,因此他們改成去餐廳聚餐。保羅也開始意識到,這個茁壯的社團需要一個更遠大的目標。
於是,他們啟動了公益計畫,開始在芝加哥建造公共廁所。這個小小的私人俱樂部,搖身一變成為了服務性社團。
接著,他們將理念推廣到其他城市。漸漸地,舊金山、西雅圖、奧克蘭也出現了該社團的旗幟,然後來到加拿大、英國、古巴,再到亞洲,擴及全世界。
如今,全球已有140萬名社員,甚至連不毛之地南極洲都成立了社團。
這個社團叫做「扶輪社」。社名「Rotary」,就是最初「輪流」辦聚會的意思。
扶輪社總部位於芝加哥埃文斯頓,是律律的學校—西北大學主校區所在地。
扶輪社最初「輪流」辦聚會的4個人,保羅是最右邊那位。出處:扶輪社官網
讓我們再把時間拉回到100多年前。
1916年,扶輪社剛成立10年,當時,芝加哥又有另一群喜歡吃飯應酬的人突然覺醒,說:「我們要讓世界變得更好!」
他們也開始做起公益,因受到海倫凱勒感召,特別關懷醫療,尤其是盲人。後來,社團同樣快速擴張,成長為國際性組織,社員人數甚至超越扶輪社。它的名字叫做「獅子會」。
國際四大服務組織,這個城市就佔了兩個,芝加哥人吃好料、組社團的本領,還真不是蓋的!
獅子會初成立時的大合照,以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前面的獅子雕像為代表,那隻獅子現在還在同一個地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