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芝加哥看見100個台灣人!
這是我人生以來,在美國看見最多台灣人的一次聚會!
那天,0度的空氣乾淨而冷冽,我和律律搭了一個半小時的地鐵,來到芝加哥市郊一間充滿歷史感的中餐廳。推開大門,只見裡頭熱鬧喧騰,我看見了一樣的黑頭髮、聽見了相同的台灣腔,舞台上掛著一襲藍底白字的布條,上面中文寫著:「成功大學美國中西部校友會」。
兩週前,無意間在網路社團裡看見這個消息,沒想到在遙遠異地能夠見到故鄉母校的名字。我毫無遲疑,立馬報了名。
一進餐廳,溫暖的氣息與溫暖的問候迎面而來,馬上有人熱情接待。當晚來了近百人,大家噓寒問暖,就像一家人,對我這位初次加入的小學弟,也是親切無比,沒想到一個熟悉的校徽,能在千里之外,將那麼多人牽引在一起,真是不可思議。
「這個校友會已經好幾十年了,我來美國多久,校友會就有多久。」一位頭髮花白的學長說。我發現在場的學長姐們都很資深,有不少是屬於父執輩的年齡層。
「現在出國的人不多了,幾乎都被台灣科技業吸走了,我們很開心看到年輕人加入聚會。」一位學姐笑著說,在她那個年代,竹科還沒成立,台灣人才都到西方取經,科技業的基石,也是由當時的海歸派所奠定。
現場最年輕和最年長的幾位校友,分別被點名在眾人前自我介紹,難得地我名列「小鮮肉名單」中,名單裡有建築師、工程師和博士生,當說到自己是「作家」時,眾人紛紛鼓掌稱好,立馬欽點我為這次年會撰寫新聞稿(笑)。
而最年長的校友,已近9旬,幾乎可以當我爺爺,他的就學時期,竟然能追溯至二戰後的「台灣省立工學院」(成大前身)時代。一個校友會,年代跨越了一甲子。
這些長一輩的美國華僑們,在年輕時來到中西部拓荒自己的人生,如今事業有成,仍心繫台灣母校,不時出錢出力,贊助獎學金支持清寒子弟。在地也十分活躍,校友會組織的傳統鼓陣小有名氣,已多次登上芝加哥千禧公園音樂會的大舞台,為台灣爭光。
那一晚,吃了一頓美味的中餐,見了一群美好的人。我們素昧平生,只因都在台南花費了數年的求學青春,而聚在了一起,相互扶持。
珍惜每一段遇見的緣分,也珍惜過去人生中走過的點點滴滴。
✍️張J受校友會委託撰寫的新聞稿,刊登於星島、芝加哥日報、美中新聞等當地媒體👉 https://reurl.cc/WXmyd7 (看得出是我的筆觸嗎?)
#新聞撰寫經驗get
#冷冷的天暖暖的心
#祝賀母校90周年校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