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樂世界的奇幻旅程:一探「世界音樂節」的多元魅力
上次在楊錦聰大哥的Podcast節目中相談甚歡(文章:我與創夢大叔楊錦聰的Podcast特輯),他邀請我來風潮音樂承辦的年度盛事—「世界音樂節」。3天活動,本想來個1天就好,結果情不自禁又來了2天,還分別帶了老婆與新朋友Jacky一起,聽得不亦樂乎!
▼開心放鬆。上次跟律律一起參加音樂節,已是一年前的芝加哥了啊!
「世界音樂節」跟我過去參加過的音樂祭與眾不同,大部分這類活動多以「音樂類型」作為主題,如「搖滾音樂祭」、「爵士音樂節」、「電音趴踢」等等,劃在同樣的音樂框架下,但「世界音樂節」的主題精神是「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」,因此你無法預期下一場會聽見什麼,電子、民謠、爵士、搖滾、詩歌、藍調全都在裡頭了,沒有既定框架,聽起來特別多變。
再來,世界音樂節強調「在地性」,許多音樂人將家鄉的方言、流傳的古調甚至自己或民族的故事融入創作裡,表演前,往往會藉由一段獨白介紹給台灣的觀眾。聽著他們的作品,就像走入一場旅行,瀰漫著異域風情,充滿了感情與生命力。西班牙、芬蘭、日本、阿根廷、南韓……就連台灣歌手站出來,也是滿滿的情懷:國語、台語、客語、部落母語,從台北都會唱到卑南溪邊。▼戴曉君的演出,原住民總是充滿能量與熱情
▼全場氣氛擔當 – 王宏恩(照片取自 @世界音樂節在台灣)
世界音樂節不止音樂多元,節目也很多元,舞臺上除了音樂家,還有論壇演講、踢踏舞教學、很Chill的油水藝術家、充滿娛樂的打擊秀等,這些豐富的「音樂番外篇」在3個舞台上輪番上演 ,交替刺激著感官。前幾分鐘才剛聽完烏克蘭trap樂團,深陷在其對戰爭控訴的怒吼中,轉眼來到隔壁場,是拼命搞笑的單口喜劇,猶如洗三溫暖,情緒被裝得滿滿。
▼轉眼來到隔壁場,是拼命搞笑的單口喜劇,猶如洗三溫暖,情緒被裝得滿滿
喜歡這樣一個兼容並蓄的音樂節,看見了很多人、很多外國人、看見了小孩和老人、看見了年輕人與爸媽,大家一起相聚、聆聽、感受,打著節拍揮著手,在一方天地聆聽一個世界。啊,音樂就該如此!
如果你錯過了這場盛事也沒關係,我在下方整理了這次音樂節收穫到的一些很棒的曲目,歡迎收藏分享,聆聽這些來自各地的聲音,相信有很多是你不曾聽過的。
▼坐輪椅的阿嬤也聽得很享受
▼孫女推著阿公來聽音樂,暖心的畫面
偶爾,用耳朵去旅行吧!
▼夕陽下的北流與夜晚的市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