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啟發 台灣。福爾摩沙

台東部落故事。1-夜的海濱

2020 年 8 月 21 日

那一晚,風微涼,我們坐在台東海濱公園,望向漆黑的太平洋。

「有看到遠方閃爍的綠光嗎?那是綠島的燈塔哦。」她說。

她是我的第一位部落朋友,起因於偶然間看到了我的書,於是便透過網路,寫信邀請我來台東,用筆推廣部落文化。

「每次看到綠島燈塔,我就想起《大亨小傳》裡,那道隱隱若現的綠光。」她的眼裡閃爍著對文學的想望。

她說了很多事,關於這塊土地、她的生活與部落裡的事。我很好奇,便一直問她。

「部落的生活很緊密,就像個大家庭,有頭目、獵人、祭司等不同角色與職責,而未婚的人都要加入青年會。在部落裡,你做什麼事情大家都會知道。」

「我們有許多傳統習俗與文化祭典,族人一直很重視參與和傳承。」她頓了頓。

「但是,越來越多年輕人到外地工作,現在部落裡的小孩也不那麼願意參與事務了,每次青年會辦活動,都需要三催四請,我們已經無法像上一代那樣,用權威嚴厲的方式對待晚輩,因為時代不同了。」

「我還是希望部落傳統能夠延續下去,畢竟那是我們族人生長的地方啊。」她說完,抬起頭,遠方傳來海的聲音。

唰——唰唰。

「妳知道嗎,小時候我也有一個大家庭,在高雄鄉下。」我說。

「兩個伯父就住在隔壁,我們三合院古厝的廳堂到現在還保留著,村子街頭巷尾,每個鄰居都熟識。過年時,住外地的伯父和姑姑們都會回鄉,家裡塞滿了人,非常熱鬧。」

「那些都是我學齡前的模糊記憶了。後來我們家搬到市區,老家現在只剩一家伯父,長輩們漸漸衰老凋零,不容易再回鄉團聚。那裡的鄰居我早已記不得了,連原本很溜的台語,現在都講得零零落落。」

「部落生活能夠維繫到今日已經非常難得,因為漢人的大家庭早已被都市化瓦解了。」

得到的和失去的,總是很難量化衡量,也許這些都是時代變遷的進程,就如同現在,某些青年開始從都市返鄉一樣。

「至於辛苦辦活動又怕沒人參與的感覺,我很能了解。我辦過30多場跟新書相關的活動,應該是全台辦最多次的作者了吧。」

「頭幾場活動,有老讀者與親友團的支持,因為他們認識你。但總不能30場都靠這些人,必須想辦法吸引陌生人參加才行。於是我開始修正內容,縮短分享書的橋段,加入『經營個人品牌的心法』、『轉職的考量重點』、『與家人溝通的正確方式』等相關主題,甚至加入工作坊的實作元素。不認識你的人會因為『對某些主題感興趣』、『覺得學到東西』、『覺得有價值』而來參加,進而認識你的作品。」

「所以,如果沒辦法像以前那樣,逼迫孩子們參加部落的活動,那就像我一樣,想辦法吸引人們來吧。思考如何鼓勵他們、如何讓孩子覺得參加是有意義的、活動裡可以學到什麼、如何讓他們對部落文化感到驕傲、對傳承抱有自發的使命感。打從心底說服他們,用妳的方式。」

「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,但人生不就是如此嗎,也許我們都像蓋茲比那樣,一直渴望朝著前方不可企及的微光前進。」

我們同時抬起頭,望向遠方的燈塔,我腦海裡浮現的,是《大亨小傳》裡頭的最後一句話:

「於是,我們像逆流的船隻,縱使不停地被潮水推回過去,卻仍舊奮力前進。」

台東部落食尚

標籤
相關文章

發表評論

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,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

張J

工程師作家、自我成長/旅行風格講師。曾任職世界第一大半導體設備公司,旅居過紐約,生職涯走訪 30 餘國,以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文字為職志,寫職涯、寫旅行、寫生活中觸動人心的事。有「筆觸最溫暖的工程師作家」之稱。曾任高雄觀光代言人,著作《從工程到旅程的勇氣》暢銷6刷。